找到相关内容498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菩提达摩祖师来汉地传法的因缘(二)

    秀,闻师频训告,遂挥毫于壁。书偈曰:  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。  时时勤拂拭,莫使有尘埃。  师见此偈,乃告众曰:“是你诸人,若依此偈修行而得解脱。”众僧总念此偈。  有一童子碓坊里念此偈,行者曰:...,某甲有一个拙见。”其张日用与他书偈曰:  身非菩提树,心镜亦非。  本来无一物,何处有尘埃?  时大师复往亲观之,挥却了,举头微笑,亦不赞赏,心自诠胜。  师又去碓坊,便问行者:“不易行者,米还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42463258.html
  • 禅话

    学道之人不识真,只为从来认识神,无量劫来生死本,痴人认作本来人。」其垂示後人,不可谓不明白恳切。  禅宗五祖弘忍,令门人各造偈一首,以觇造诣。神秀偈曰:「身似菩提树,心如明镜,时时勤拂拭,勿使染尘埃。」五祖未加许可,时惠能尚在碓房舂米,闻之,亦倩人书偈其旁日:「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?」五祖见已,以鞋拭去之日:「亦未见性。」然其後卒传衣法於惠能,为第六代祖。後人均以为惠能...

    方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4763883.html
  • 《坛经》的基本思想和禅学意义

    突出染净对立,导致息妄渐修。第二,楞伽师在佛性与人心之间,深受《楞伽经》影响,较注重佛性,故而修行上特别留意于去烦恼、除尘埃的功夫,神秀偈所云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。时时勤拂拭,莫使有尘埃”即是。惠能则更强调自心,他把佛性植人人心之中,因此无意于去烦恼、除客尘,主张任运自然,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,其偈所云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无。佛性常清净,何处有尘埃”即是。作此偈前,惠能认为,“不识本心,学法...

    潘桂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1763975.html
  • 禅宗语言、诗歌、公案的阐释话语体系

    方法。表达渐修证空的经典禅语有:  (1)磨镜调心禅语系列 神秀偈: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。时时勤拂拭,莫使惹尘埃”,把坚持不间断修行的原因以及结果形象地表达了出来。拂尘看净、住心静观是神秀神法要点...佛性常清净的顿悟。慧能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。佛性常清净,何处惹尘埃”之偈,直指人心,认为人的本心便是一切,它天生清净,只要见此本心,即可顿悟成佛。“佛性常清净”是对“时时勤拂拭”的坚决否定。  ...

    吴言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10264022.html
  • 从菩提达摩到大意宗杲——一个禅学认识架构的历史形成

    所以常常被解释成面壁修行,就是因为这种以观心、看净为目标,专注于“背境观心”所具有的自我投射的作用,达摩禅宛如把整个自我投射于“冥符真理”或舍妄归真等“时时勤拂拭”之事,神秀的“身是菩提树,/心是明镜”很具象地反映这种自我投射,透过澄汰意念的活动,意识聚焦于当下把握的自我(焦点意识),整合了种种身心体验的细部理解(支援意识),把握了整体的相关性,获致明澈的观照。明晰地洞察一切经说、一切身心活动的...

    林湘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2064105.html
  • 道信与神秀之禅法的比较——兼论惠能所批判之看心、看净的禅法

    去除呢?有关这点,除了从引文中的「人性本净」、「妄无处所」等说法,可以得到证明之外,还可以从惠能批判神秀的两首诗看出来:  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无,  佛性常清净,何处有尘埃?(其一)  心是菩提树,身为明镜,  明镜本清净,何处染尘埃?(其二)  这两首批判神秀的诗,与流行本《坛经》所记录的稍有不同,但其意旨却是相同,以为心性本净、烦恼本空。既然心性本净、烦恼本空,又何必刻意地去除烦恼,或刻意地...

    杨惠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40164202.html
  • 惠能和他的佛教思想

    意中的传法人。为了避人眼目,弘忍先让惠能在碓房服役。8个月后,以传法为名,命徒众各述一偈,结果七百余僧,只有上座神秀“窃聆众誉”,怀着继承衣法的妄想,诚惶诚恐地书写了一首偈语,即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...亦非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”,(《坛经》敦煌本作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无,佛性常清净,何处有尘埃”。)表明了识自本心的独到见解。由此使弘忍下了最后决心,于深夜秘密召见惠能,为其讲说《金刚经》并...

    李富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3764935.html
  • 惠能生平事迹考述

    呈上,否则五祖如何知道我心中见解的深浅呢?他思维良久,犹豫再三,才写出了——首偈颂:   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;   时时勤拂试,莫使有尘埃。神秀于半夜三更时分将偈颂写在...就帮忙高声朗读了一遍。惠能一听,即识大意,马上另作一偈,并请张日用代为书写在了墙壁上。偈曰:   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;   佛性常清净,何处有尘埃。惠能这首偈表达了与神秀不同的意境,表现了惠能...

    洪修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3764936.html
  • 国禅学的发展(上)

    ,令各作一偈,谁作得好,便传衣钵。当时大家都毫无疑义地以为是班长,但神秀也不敢直接交卷,只题一偈于墙上。偈曰:  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。  时时勤拂拭,莫使惹尘埃。  五祖看了,觉得也还不错,以为一个人能够这样修行,也可以了。当时交白卷的门徒,个个都把神秀所作的偈,念来念去。被厨房里的慧能听见了,也作一偈,请人题在壁上。偈曰:  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。  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?  五祖看见了...

    胡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02665578.html
  • 略谈中国佛教的伦理学说

    他在偈文中所说: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,时时勤拂拭,莫使有尘埃。”时时勤拂拭,即是指的要经过长时期的修行才能证得佛果。以慧能为代表的禅宗南宗,则主张顿悟。他说:“知不悟即是佛是众生,一念若悟,即众生...道人。俗姓钟,名际明,古吴木渎(今江苏吴县)人。生于明万历二十七年(1599),卒于清顺治十二年(1655)。智旭20岁“发出世心”,24岁出家。后究心宗,但又不肯为宗子孙,同时兼修禅、教、律及净土...

    许抗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0365722.html